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

風雨飄移

國安法我都未驚, 但納指破萬後我驚了

美國在現在的環境破頂的另一面就是把風險扭到最大, 引人入局再割一波韭菜
美股隊長分享了最近吹奏兒童股神的消息(最大才15,連少年都算不上)

一直有買股的就算今次破頂, 大概也沒餘力和勇氣高槓桿入市, 剩下就是更green的新手

HTZ, AAL, CCL, NKLA 買個不亦樂乎

這就是傳統街頭智慧的見頂訊號了, 而且QE絕招已出, 正常地"回歸現實"的話, 20~30%絕對跑不掉

食人血饅頭還是成為人血饅頭各自注意

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投資風格檢討

歸納一下我對投資策略的偏見

  • 打電話問功課冧把派
  • 熱門主題9衝派
  • 技術分析數學派
  • 趨勢圖表派
  • 指數不敗派
  • 垃圾有價, 價值投資巴老派
  • 爆發成長挖寶派
所謂投資一般都是年輕的時候沒錢, 拿著3幾萬夢想一朝發達, 問朋友看財演在電視推介什麼, 什麼好炒買什麼. 最後輸的一乾二淨已經算好, 可能還要欠下一屁股債要家人填氹. 可能最近的人聰明了, 風行的辦法就是比錢上J Law 堂. 我實在難以理解好像全香港新手打算落場的人都在打算學J Law那套vcp. 

趨勢圖表派.如Alex Mok 那套不斷找尋強勢股(strong stock in strong industry in strong market)再加一點基本分析的方法應該是可行的, 只是波動太大不能訓身和止蝕要做好.  由他操作可以, 換我操作就不行. 這是能力的問題.

於我而言, 有信心能夠執行的策略只有指數派, 價投派和成長派.

指數派很簡單, 永遠拿取市場報酬, 長遠而言, 必定打敗大多數人, 活著就是勝利. 問題是人類不像奇幻動漫的精靈族(elf)一樣,隨便都千年壽命, 又青春常駐, 能夠等到複利來臨時都5,60歲了. 要是你的嗜好的衝浪滑雪, 那時候的老骨頭一定受不了. no one want to get rich slow, 除左貪心, 好些情況下, 老左先來有錢都已經無大意思

價投派就是 杜鵑不啼,待之
不管什麼, 總之價格夠平, 低於價值就可以買, 夠平,再跌的風險也低. 相對的, 要對"特價"的東西有認識. 可是撈底需要的勇氣和等待的財力可不是日日盯在報價的老散強項

成長派是個浪漫, 遠有AMZN, GOOG, AAPL, 近有 TSLA, 買中了不僅贏錢,還有非常大的成功感. 買收租股就只有個悶字. 同樣這種成功的公司成長路途顛簸不定, (你就開TSLA的圖來看吧) 信心(信仰)少一點都不行


要獲得比市場回報多,增加風險就行了, 比如looplooploop大法, 不, 直接leverage買junk bond就行, 只要不default, 按好計數機回報要多少有多少. 其實要做的是降低風險而獲得回報. 但只要一日不潮退, 一日看不到誰沒穿泳褲. 因明智的投資而回避了的風險不好反映. (但波動不等於風險, 波動就像呼吸一樣的自然現象, 連波動都承受不了就不用玩了)



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一切唯心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在Kano sensei 文章 投資是人性格的延伸,必須明白自我的風險喜好。 - 回應CK 的信 在下被分類為ETF派了, 還被放在綠角隔壁真是擔當不起

自問不是ETF派(我從不打算只拿市場回報, 也不相信efficient market), 但既然sensei有這個印象就當是吧, 畢竟別人眼中"自己是什麼" 比"自己覺得自己是什麼"來的準確和有意義

所謂投資風格就是歷練的總和, however

"You shouldn't need to almost die just to learn a common sense lesson"

這是我對興致勃勃打算跑TA的朋友的最後勸告, 荊棘之道絕不好走, 踏上不歸路之前得先準備止損回頭的方案

還是把話題扯回ETF吧

最近醫療行業備受矚目, GILD, MGNX 之類爆升再爆升. 大抵都是因希望而升, 因失望而跌.

到底GILD 的瑞德西韋有沒有用已經反覆了好幾次. 就算是GILD, 沒臨床實證都是猜. 這種大起大落的"機會"還是留給有眼光的朋友吧

純粹長遠看好醫療的話(有錢的人有錢買藥, 藥廠有錢又有更好的藥, 有更好的藥有錢的人更長壽, 更長壽就花更多錢買藥), 找個好的醫療ETF買一些, 之後放著睡覺就好, 不用擔心那天WHO又不小心洩漏了什麼文件.

看好某行業, 運用投行的智慧在專門行業選股, 這就是我認為ETF的最合理用途. 這0.65%的管理費值得花

再反, 在自己熟悉的領域, 競爭者少, 加入困難, 買入個股容易比ETF跑的更快. 如CPU 就是只有AMD 和Intel爭,不像藥股隨時有人加入和突破. 產品好壞跑benchmark 一目瞭然, 賣了也不像藥, 不會有什麼手尾跟. 市佔率可以從網上銷售數據, steam 統計客觀反映. AMD 要是一直在為消費者創造價值, 短線的波動可以不理. 能夠長揸才能吃盡升幅.

Alex Mok推介的WING 由100升上126了, 沒什麼基本分析, 買賣純粹是隨勢而行, 那樣我在小回調時就hold不住了, 小賺了100USD就賣了,怕的要死,結果就由109再升上去

廢話了這麼多, 結論:

能夠長揸才能吃盡升幅

能夠長揸才能吃盡升幅

能夠長揸才能吃盡升幅!!

2020年4月25日 星期六

大巧若拙

潮退後,便知誰沒穿泳褲

原來沒穿泳褲的方法很多
高Leverage 買JB, ETD 套息
SP期權做的太多
匯豐LoopLoopLoop


都是輸在貪, 而零售旅遊航運股板塊算是非戰之罪了

過去已成往事, 要是還沒死就得收拾這次災難後遺, brainstorm整理一下, 不代表本人立場

宅經濟
AMZN, NFLX, WMT, COSCO, AMZN

Work from Home
AMZN, MSFT, ZM, RNG, ZS

復甦概念
航運股, 飲食業

醫療
各式開發藥物/疫苗的公司

去全球化
到底是台灣, 東南亞設廠還是更進一步的自動化生產, 只需要輸入原料?

現在才說宅經濟大概又會比吐槽 Old news is so exciting

好,找點升的吧

在barcharts.com 篩一下52w high 的股票, 再看一下公司業務吹奏一下前景, 升者常升, 做估神順勢賺一筆也不是什麼奇事. 升的快回的快出入看眼光, 然而眼光好早就財自了吧?

而且人性就是喜歡撈底和對沖, 反而就更容易輸得更多

要是什麼都不做,相信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MSFT AAPL GOOG AMZN

MSFT 52w high 190.19 now 174.55 -8%
AAPL 52w high 327.22 now 282.97 -14%
GOOG 52w high 1532.106 now 1279.31 1279 -16%
AMZN 52w high 2460.998 now 2410.220 -2%

已經從52w high 計, 一般都不會連環摸頂吧? 放棄各種奇技淫巧, 全倉MAGA相信大家今日就不用為自己倉位的跌幅這樣惆悵


2020年4月23日 星期四

3175之亂

街邊阿婆都知油價一定會升番, 趁低撈底實贏.
實贏既野機會難得, 一定要快, 不然便宜貨就沒有了

結果一堆老散信心滿滿入市 (笑什麼笑, 我也SP過USO,小賺100USD)

先投機,後風險

所謂教訓就是men never learnt from history

笑撚左 $22call油 你教我點輸

contango這詞語我是USO SP買完都平倉了才看到

結論是老散賭性堅強, 到今日仍然大有實力倒錢入海.

負油價輸突, 原油ETF再改遊戲規則價值直接打個6折完美收割

阿婆都睇到既機會多數都是危>>>>>機

不過對老散而言, 要他們停一停, 先了解產品風險實在強求. 喜歡在極端的市況出手, 遇上格外的風險而夢想一朝發達這種自毀的潛意識才是老散的悲哀



2020年4月3日 星期五

財經Blogger 無料快速測試 (update)

最近有一則花生邊新聞, 湯文亮提供建議比2夫婦話買匯豐唔好買樓, 湯氏建議用股息交租, 等樓價回, 結果前2日匯豐除完淨都可以唔派息, 全港上下嘩然, 隨後價格進一步逼近清姐價比人翻舊帳, 湯氏之後改口話係虛構故事云云

市面上大量財經Blogger, 正所謂識人好過識字, 想要帶眼識人的話, 我斗膽提供一個快速測試方法, 無需任何股票知識, 完全主觀偏見, 分數高者為佳,各位自己計算, 要是能留言給在下寫下你對各Blog的評分,定當感激

好, 開始


淨係買港股 -25分
有樓 +5分
結左婚 +3分
有仔女 +3分
有證券相關資格 +2分
財經相關書評(只限英文書or英文中譯), 每本書 +5 分, 中文書每本 +1分
自稱價值投資但買賣頻繁 -100分
分析時買入原因是因為價格下跌, "覺得"合理 -15分
投資目的是財自 -3分
已移民 +10分
投資任何銀行股 -12分
術數估市 -20分
多談個股,少評時勢 -18分
多解惑, 增進投資/會計知識的文章 +50分
近年來仲有買/持有匯豐 -45分
準備移民 +3分
regular 貼倉, review, +9分
有明顯錯別字 -7 分
Backtest選股 -20分
連結有Starman 同綠角, +4分
有睇財報 +15分
相信大灣區及一帶一路概念 -12分

TA -500分


Bonus Reading
哭過了就不會再哭

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

極秘! 使用槓桿時 KOL 沒告訴你的事

這篇文章無可避免涉及數學計算, 希望我寫完前沒有掛掉(我數學出名差)

斬倉篇

在大跌市中有槓桿和沒槓桿需要完全不同的操作
假設有股票從10蚊跌到落2蚊再升番上10蚊

沒槓桿的話什麼也不做, 只要以後回升, 就會安然無損

數學上,要是槓桿2倍, 當下跌50%, 本金變零(本金輸50%, 借個邊又輸本金50%)應該跌50%先玩完吧? 然而Broker 不會這樣計算你戶口的淨值, 等你變零先斬你倉. 會在更早的時候斬你倉

引用
設定和管理槓桿
槓桿計算方法

槓桿比率 = 資產 / 本金

最穩陣的標的LTV(Loan-To-Value Ratio)大不了就5倍,而這"5倍"在跌市中的意義大概跟你想像的"可以借5倍"很不同

在跌市的場合, 你的資產和本金同時下跌, 本金更因為槓桿而下跌的更快

假設一開始時Leverage "只是" 2, 實驗一下下跌時Leverage的上升速度
槓桿比率 = 資產 / 本金
現在槓桿比率 = 2
本金 = 100
資產 = 100*2

假設下跌20%
200*0.8 / 100 - (200*0.2) = 160 / 60 = 2.67
假設下跌30%
200*0.7 / 100 - (200*0.3) = 140 / 40 = 3.5
假設下跌35%
200*0.65 / 100 - (200*0.35) = 130 / 30 = 4.33
假設下跌40%
200*0.6 / 100 - (200*0.4) = 120 / 20 = 6


"5倍"的話, 大概在37%吧 (這個我沒再算了) 聞說IB只會斬到LTV夠, 但強制被realize loss 就算日後手上的股票回升都沒了一截了. 而且比較現實的估計, LTV有4已經很好了(要是槓桿JB就會把LTV拖得更低) 結果今次跌市隨便都跌個30%, JB, ETD超過50%是等閒事. 本來只是leverage 2的, 瞬間就爆了. 再來就是IB落雨收遮把原本的LTV降低的雙重打擊, 逼你補倉/自斬

決心要借錢的話, 借點tax loan注入IB, 把在IB的 Leverage 壓到1.5以下防守力會比光IB做Leverage好很多(用 tax loan 再借盡 IB 就當我沒說)


救倉篇

還有現金就快點注入戶口(廢話)
流動性高的標的先Cash Out, 瞬間跌穿50%的怕流動性本身都沒有多少
LTV低的先Cash Out
對沖(不建議), 問題在於大跌前都是滿倉狀態, 就證明你不會看市了. 壓力山大之際做對沖又有可能有多少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