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計一計以Option 代替槓桿

最近有一個想法, 可不可以以收Short Put 的Premium 來代替直接長期做Profile margin, 因為SP 直接就收錢, 不用付利息

心動不如行動, 算一算, 假設做1.5 leverage, 一年增長8%, leverage利率 2%

為方便計算, 本金當100好了
一年後 

本金增加 100 * 8% = 8

Leverage 方面 100 * 0.5 (leverage) * (8-2)% (利率差) = 3


以SP的方法, 看要怎麼達到同樣的回報 (我用Excel trial and error了幾次, 得出下面的結果)

(數學上收到的Premium增加了本金, 但我就忽略不計了)

Option 額為本金的15%

要求Premium 為Option 額2%

SP次數 10

100 * 15% * 2%* 10 = 3

一年12個月, 每次做一個月期的SP還有2個月剩, 一個月收2% premium 的股票是有的(eg NVDA)也不算是完全不可行

主要問題如下

  • 如何連續10次不用接貨?
  • 接貨後股價進一步下跌(當然只做槓桿也有同樣問題, 這點上算打和)
  • 一年只升8%的股票跟一個月SP可以給2% Premium 的股票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風險類型, 雖然槓桿額度是少了, 但波動可以甚至更大
  • 要是股票的年增長更大, 如QQQ, 做SP的premium很難跟上

對於這個以SP代槓桿的策略, 我能想像到的好處是, 滿倉持有全是穩當的股票, 邊做SP高IV的股票邊等待大跌市時以增加槓桿的方式增持, 不大跌的話就還有滿倉的戶口跟上升幅

以心態來分大概是這樣

長期做大Profile margin - 大好友, 就是期望一直漲

滿倉加一點SP(20%<) - 好友, 等待調整增持或者就是太閒沒事幹

滿倉 - 好友 - ... (不動如山)

有現金 - 看淡, 持有現金就是看空股市

以這2年的升勢, 以Option 代替槓桿算是中策吧?

或者可以試DITM Leap Call, 摸著石頭過河


2021年11月21日 星期日

閱: 讀財報學選股計估值 2019版

作者: 鍾記

可以的話應該買一本, 不過我是在圖書館借的

中間的會計運算必須要抓著來看, 不能看完就完事. 加加減減方向錯了計出來就更錯

我好像遇到一個哲學問題,

股票的價值到底是過去到今的累積, 還是未來盈利折現到現在的反映

書中, 鍾記的計算是偏向過去而少於展望未來. 計出來比歷史市盈率高, 所以就偏貴了. 那個行業PE 一般是多少, 比較下偏高/偏低, 所以就偏貴/偏平了

對於成熟的行業可能管用. 書中拿了經濟日報做例子之一. 用了30頁把2012-2017的數據橫列出來. 

拿這種近乎絕望的行業, 一來簡單, 二來也可以支持"股價是過去到今的累積" 

但對於現代的新興行業, 很多根本就沒那麼多年數據, 又或者迎來新的增長點, 看舊資料也無濟於事這方法就沒那麼有用

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糖水與拖羅

當納指又双叒叕破頂的時候, 實在沒什麼好寫的, 躺著就好

早不買,遲不買, 破頂才買. 周而復始, 永劫輪迴. (買完拿的住那還不是太大問題, 實際上, 嘛, 大家都懂)

本篇是寫給自己看的, 怕什麼時候會忘掉. 起承轉合會有點跳, 中間請讀者看伸延閱讀


"你想下半輩子繼續賣糖水,還是抓住一個改變世界的機會?"

"Do you want to sell sugared water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Or do you want to come with me and change the world?"

這故事是Steve Jobs 運用激情拐了當時百事的CEO,  John Sculley 進Appl做事

高超的話術/ 激勵術/ 人要追逐熱情什麼的 對多數人而言, 故事在這邊就完了


下一個故事是

之後 John Sculley "過橋抽板 " 把Jobs攆出董事局. (故事有點長, 實際上Jobs 也有不對的地方, 一般這邊大家都把Sculley 當壞人, 詳情看Scully 的wiki)

so called "養狼狗咬春袋的狼心狗肺故事", 尤其是日後Sculley 攪到Apple快破產. 成敗論英雄, 都沒什麼人深究誰是誰非了


還有再下一個故事, 對話全部都是我的腦補, 再加上創作成份

Jobs 在患病最後的一年, 再一次和家人回到他喜歡的京都. 他在日本的時候, 總是由同一位司機導遊(大島浩)帶領. 在經過一個美麗的庭園時, Jobs 想入內參觀. 那是野村別墅(對, 就是那個野村證卷擁有的別墅)

我想進去看看

那是私人物業, 不對外開放, 沒辨法進去. 大島說

不, 我應該有辦法. Jobs 打了一通電話給美國的秘書. 

十分鐘後

我們已經為你安排好明天的個人參觀. 來自野村總部的電話


當上世界首屈一指的名人還是有那麼的一丁丁點的好處


Sushiiwa (すし岩)

Sushiiwa 是京都的一家高級日本料理店(割烹), 牆上掛著一幅題字 "All good things. Steve Jobs"


那天, Jobs 一家再次光顧Sushiiwa. Jobs 點了omakase.

首先是比目魚壽司, 然後是魷魚和蝦

接著是拖羅

Jobs咬了一口, 停下來了. 沉默

有什麼不對嗎? Sushiiwa的老闆(也是Sushiiwa的壽司師傅)Ohnishi Toshiya 不安地問道, 可知道Jobs應該是世上最挑剔的人了

你想到下道菜是什麼了嗎?

不, 還沒有

那在我叫停之前, 一直給我上這個就好

總共上了6塊

那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壽司. (想像不了Jobs 臉上滿足的笑容,太可怕)

只要你喜歡, 你下次再來我可以一直給你做

謝謝, 但那很不可能了, 我時日不多了. 

晴天霹靂, Ohnishi 每天都在握壽司,切刺身, 沒留意Jobs 的新聞

有點嚇到Ohnishi 了, Jobs有點不好意思

或許是美味的拖羅, 可能是為了餞別. Jobs 少有地為Ohnishi 合照, 還簽了一個字牌

"All good things"


All good things (must come to an end), 隱隱的不捨, 不捨的是那一餐, 或許也是他餘下不多的時間



6年後, "All good things"的字牌還掛在Sushiiwa的牆上

有一個老外來到晉餐. 可能因為是英文, 對外國人比較顯見, 很快就看到這塊立牌. 看著, 呆了, 目光飄向了遙遠的回憶

Ohnishi 為這位老外熟稔的再一次的把那天的故事說了一次

可是這位人客的反應跟一般人有點不一樣

唇邊顫抖, 抱頭, 掩面, 哭了. 痛哭

"等我們什麼時候退下火線, 就一起去吃個壽司吧. 我帶你吃我在日本最喜歡的壽司"

這個老外不是別人,就是Sculley 

隨著Jobs被攆出董事局, 他們的友誼早成過去

但他已經不在了, 他現在在天國. Sculley 說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hn_Sculley

https://www3.nhk.or.jp/nhkworld/en/news/backstories/1622/

https://www.sohu.com/a/477667545_104421 <大概是上面的中譯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閱: 現金流為王

作者:Starman

嚴格來說是"現金流為王"的上冊. 當時還沒有現金流為王2, 書名就順理成章只有"現金流為王"5個字

這是我第3遍讀這本書了. 但也是第3遍看不完

大概是知識的咀咒,  一般人看的懵懂也實在不是什麼奇事. 

如時生的Bond + REITS 槓桿中招, 我認為有好一部份原因就是書中的例子槓桿做得太盡. 讀者依樣畫葫蘆最後出事. 

我認為這書的最合適讀者是差不多可以有資格做PB (Private Banking)的打工人士. 知道拿著幾百萬, 入銀行, Sales 也只會賣他們抽最多佣的產品給你, 那種百萬富翁如同垃圾的無奈

書應該分3個部份, 分開閱讀

第一部份是QE之下, 打工的收入不足以退休的財政.所以要投資. 只要有恆心, 人人都可以10年8年後儲到第一桶金. 有一桶金之後就去第二部份

第二部份是善用"資本槓桿", 目標是在穩定的標的中賺取息差. 方法有REITS, Bond, 按樓等等. 現在再看, 如何選擇REITS, Bond 可是要由看財務報表開始的扎實知識. 所以很多人就在這步出事

第三部份是創業篇. 貿易公司, 工廈, 農地, 資本要上千萬了, 不然蝕不起. 精采是精采, 但那可不是可簡單重複的方法. 對我沒什麼用就沒心情看了.

得敬佩 Starman把這些有錢人才有的獨門方法介紹給我們, 那是跟"塞錢入你袋"一樣的. 但書中的東西一定要配合他的blog一起看. 單看書太容易出事

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Intel 絕地反擊?

之前我一直唱衰Intel.

Pat Gelsinger 當上了CEO. 提什麼IDM 2.0, 哼! 自己都自顧不暇了還要替人代工, 而且以前攪過代工還失敗了. 沒戲了啦

直至Intel architecture day 2021

不止CPU 效能和效率同時有重大提升, 還有GPU 可以比得上中高階N卡, 要是成真的那絕對不能看輕

Alder Lake 能夠在Pat Gelsinger 半年後就公佈, 那絕對不可能是Pat Gelsinger的功勞. 我猜這反而是說服Pat 回巢的理由之一. 由Bob Swan做代罪羔羊, 至今萬事俱備, 重新出發

為了了解CPU, 星期六我再重新一次看了RISC, CISC, M1 , SOC, pipelining, OoOE.

要是肯看的話, 一般人還是看的懂的, 連我都看得懂就代表還沒到太艱辛的程度

Alder Lake的big little core 是x86 CPU技術的突破, decoder由4 個增至6個. 效能提升,功耗降低, 要是這一著還是不行那就只好認了, GPU方面... (下刪5千字, 絕對不是我沒看懂)

以DCF model 來看, 現價53.8 是assume 0% growth的, 那只要architecture day的期票能兌現的話, 股價必定會回升的.

x86 早晚會讓路給 arm, 但不是今天, 一堆x86的程式還要用到天荒地老, 先不要FUD.  幸好M1 再強就還只能用Mac OS. 運氣還是在Intel 那邊

內圍有最合適的管理層, Pat 是2019 best CEO in America  for all U.S. large companies, 有競爭力的產品將要上市. AMD 聲勢浩大, 實際上Intel 的收入是AMD 6.5倍. FCF 在2020年有20.9B.worst come to worst 就算真的難產, 找tsmc 當 plan B 也可以壓制AMD的產量, 畢竟tsmc產能有限

外圍有半導體短缺, 無論代工還是成品只要有供應就好, 只要產品不是令人髮指(望某888)對Intel的容忍度還是有的. 還有歐美各自有資助foundry的計劃. 美國方面, 自會更照顧自家的Intel, 平時擴廠的風險今日竟然可以轉嫁給政府我也是醉了

以戰爭比喻, 這場仗, Intel 雖然在上半場輸了一半, 但現在有人,有錢,有武器, 有地利.  Intel 重返農藥不是坊間認為那種遙不可及的幻想.

我最擔心的反而是Alder Lake P core E core 的設計要用Windows 11才能發揮, 而Win11 最近有效能折損的報告, Alder lake 逼切的登陸戰要等待一個bug fix 好的Win11.

當市場都"好逸惡勞", 在做輕資產的東西. 落注重資產反而是一個機會. 今天缺煤, 缺銅, 缺晶片,  無不是長期缺乏重資產投入的後果. 

落雨人有相反的觀點, 價值陷阱:Intel 是半導體匯控?

主要分歧就是不看好Intel的翻身大計, 和Intel 的科研能力

Intel 的科研能力就等27-28 Oct 的 Intel Innovation event 自有分曉.

(所以這文必需要在Intel Innovation event出,不然又要大改)

2021年10月9日 星期六

閱: 由心入錢

作者: 止凡

作者是香港的知名blogger, 此書是止凡第七本著作. 在圖書館發現有多本止凡先生的書, 一時間花多眼亂, 拿了幾本, 打開目錄, 發覺由心入錢的內容我最有興趣, 而出版日期也近, 於是就借回來看.

此書十分適合在看了第N本的"價值投資", "巴菲特什麼什麼" 之類的書之後再看. 把桌上的理論抹一抹, 再決定放什麼上去.

有說股東要有老闆思維, 但畢竟股東就是股東, 當中的分別還是必須留意. 尤其在港股市場, 鬼魅魍魎特別多.

現實上, 上市公司並不盡然是為了股東爭取回報.

公司可以為了員工生計, 做生意但求打個和

公司可以為了取得銀行信貸, 做大營業額, 犧牲回報, 資金發展的其他業務

公司可以坐擁現金不派息, 不發展

公司可以在PB低時私有化, 割韭菜

公司上市就是公司的終點, 套現股權轉手走人

公司可以公器私用, 如用公司錢貴租自己物業, 以炒起物業價格, 脫手後再退租

還有有些公司根本就是來做數騙錢的

上面這些書中全部都有實例

小股東之路, 崎嶇坎坷. 止凡舉的例子光是讀起來就是一頁又一頁的血淚. 要是不幸置身其中想必更為唏噓.


單憑財報而沒了解公司和行業固然不行, 以量化的"價值投資"方法選股 (指ROE, ROA 之類的指標), 選出來的股票要再考量價值投資適不適用, 不能硬套. 如週期股, 如財技股

止凡提出了管理層是考慮公司的一環. 這點我十分同意. 在其他的價投書籍反而比較少提及.

二流的管理人就是抓著KPI做目標, 把錢派出去, 跟投資者皆大歡喜幾年之後才發現cut cost太多,人才流失, 研發跟不上去. 到時才發現管理層早就拿了bonus拍拍屁股走人, 遺下一個爛攤子

公司由實幹實做的企業家掌舵很重要, 但是無可量化

管理層的反例止凡提到思捷, 瑞安, 華懋, 東亞銀行, 無線等. 

我就想到Steve Jobs, Tim Cook, 蘇媽, 老王, Jeff Bezos, Elon Musk. 無論市場競爭再怎麼激烈, 他們總是會超越重重難關, 突破想像. 什麼護城河? 可笑. 他們就是領軍的大將, 殺出血路的人中之龍. 這種押在管理層上的想法我得承認是浪漫的, 看到的都是倖存者的偏差. 現實中的確有些靜靜地贏的生意. 浪漫和麵包要平衡. 

書後面還有不少的公司例子去分析生意模式, 薄利多銷零售業, 重資產飛機出租業, 特許經營業(迪士尼, 麥當奴, 7-11), 銀行業(內銀,渣打,匯豐), 保險業等等. 值得細閱, 隔一段時間再閱. 


2021年9月23日 星期四

閱: 讀財報 挖好股 1, 2

作者: Bittermelon

讀財報 挖好股 1

雖然書聲稱是給初學者看的, 但我保證會計初學者絕對看不懂

作者從事審計工作, 在第一冊中, 第二章已經在講各式會計奇技淫巧了. 比喻的話, 就是跟你說完油門是加速, 腳制減速, 就帶你跑秋名山下山道了. 道理我都懂, 不要命般的late brake, heel and toe 光速轉波, 漂移過灣, 在沒道燈的馬路關頭燈衝下山. 這些東西只會嚇破阿樹膽而已.

行業板塊頭2個就打大佬(銀行股, 保險股) 這些生意本身靠的就是複雜的計算, 也很受利率影響. 再有額外的監管要求. 看了這10多頁就覺得自己懂, 我怕比不懂更危險.

令我惆悵的是, "讀財報"也沒什麼讀, 而是作者自己讀了再轉達給讀者. 讀財報要去那裡讀? 一份動輒百頁的財報那些要讀,那些不用讀? 有什麼地方有現成的同行比較, 跨年自身比較嗎? 你不教我仍然是不會釣魚啊

"挖好股" 不,並沒有. 作者舉的例子多數都是反例. 餘下都是客觀敘事的形式. 留給讀者置喙. 

不想給冧把也可以舉些偉大的公司來看看吧.

讀財報 挖好股 2

雖然我有很多意見, 但就是出了第2冊. never argue with success. 不過我先要承認, 2 我沒細看了.

讀下來比1好, 但箇中知識的範圍已不知覺由會計轉去corporate finance層面. 


相對於書名, 還是搔不着癢處


我實際上想看的,應該是這本才對

財報狗教你挖好股穩賺20%(修訂版)


2021年9月21日 星期二

帶你一起看非洲

我對於非洲的認識, 大概就是每60秒,非洲就過了一分鐘

看YT的時候被大數據安利了這個"帶你一起看非洲"的頻道, 節目是一個在非洲烏干達開廠的中國廠佬, 他把那裡的風土人情拍下來, 讓你了解一個更真實的非洲. 片通常不長, 就幾分鐘一條. 不會跟你CLS 和帶貨. 頻主也是一個善心人, 要是出了大問題或多或少會幫助一下, 沒什麼撕心裂肺的狗血故事. 看起來心理壓力沒那麼大.

跟當地人比, 我們富有的多. 他們的家普遍就只是四面的泥磚牆, 連玻璃窗都沒有. 就不要說什麼電器了. 窮, 但是不苦. 是我看到他們生活的感覺. 

有工作, 儲錢蓋房子. 生兒育女. 有頭腦的正職之外做點小生意.

因為現代都不燒煤了, 工業安全, 環保的意識都有了, 同樣的由零發展, 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就靠譜得多.

但畢竟就是低技術的勞動力, 沒辦法人工就是低, 低到剛好cover維持生活. 宏觀來看, 給多了也只是做成當地通漲和貧富差距而已. 人工高了, 業主加房租, 食物漲價, 還不是back to square one. 錢最後還是回到擁有資產的人的口袋. 沒資產的人的工作的value add 不夠, 就很難由此方向改善生活. 無論非洲還是香港, 道理都是一樣

這裡, 他們最缺乏的就是資金. 沒什麼金融體系借錢給他們做生意. 例如借到錢, 可以早好幾年買到電單車做做載運或早點開到像樣的餐廳. 這對大眾的生活都有幫忙

非洲沒有的是資金, 有的是隨著經濟發展產生的機會




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

閱: 投機者的撲克

作者: 扁蟲魚

又是一本"投機"的書籍. 全書371頁, 序言4頁完結. 爽快. 不知為何, 現在好像時興書明明2百頁不到, 光序就要二三十頁的歪風.

作者是國內人士, 在炒賣中長大, 由無股可炒的年代炒郵票(1980年的金猴郵票) , 到1990年國內第一次開放股票市場. 一開始的瘋狂他都經歷過了. 根本沒有價值的東西統統都炒到上天, 錢來的快, 去的當然也快. 大賺之後再大賺, 膨脹了, 就破產, 死不了的就東山再起, 再寫本書. 故事總是如此的類似

富足人生三個關鍵點

1. 避開致命打擊

2. 躲避重大打擊

3. 把對財富的期望值放在一個合理的區域

不能嚮往長期的安穩, 又渴昐著短期的暴利. 

賭性

人生而就有賭性. 所有的創新都可說是都是冒險和賭博的產物, 再加一點幸運. 但克服賭博的壓力則需要修為. 就算克服了, 還得永遠對市場有敬畏之心. 人類創造了歷史, 而歷史總是被人類改寫. 用圖表和數據妄圖研判未來, 最後終於會在突破行情中輸的一乾二淨

避開致命打擊

避開不活躍的市場, 流動性不足, 價差大

規則的細則
避開極端情況. 極端情況會引發極端細則. 作者的例子在期貨交割, 和掛1毫的牌去吃掛market price的人. 我會舉例如負油價, GME 的short squeeze 時不給散戶買. 就算是不合理, 你也得活到被平反的那天

圖表的頂底的誤導

圖紙的頂端不是行情的頂端

屁股決定腦袋

與其說你是看好行情而持有股票, 不如說你是因為持有大量股票而看好行情, 當你分批建倉時, 無論市場漲跌, 你都很快樂, 樂於接受. 漲了, 建倉部份賺錢了, 趺了, 我還能更便宜地買點. 有點阿Q精神但給你內心的平和.

經濟和自然科學

科學獨立於人, 作為一個學科, 研究的理論可以梳理出來. 而經濟則是觀察者也是參與者, 理論的反身性
參與者本身不獨立與事件之外,參與者本身所做的決定對整個事件本身也會有影響。即參與者也會影響事件,使事件處在一個動態的波動中。

作者應該沒學過量子力學, 自然科學也有這個問題. 

後面的章節有點太玄看不懂了. 

個人的感想, 以作者的聰明智慧, 賺了第一桶金後, 去攪生意/地產賺錢應該輕鬆十倍. 通曉期貨金屬的生產消耗, 國際關系, 市場動向, 資金籌措去投身毫無道理的市場事倍功半

2021年9月13日 星期一

閱: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增修版)

作者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  André Kostolany


要是你不認識這位作者, 他就是那個用主人溜狗來比喻價值和股價的人


按維基說法, 他被譽為德國證券界教父, 在圖書館無意間找到這本書, 抱著景仰的心借來看


科老生於1906年, 卒於1999. 他說的故事對今天活在遠東的讀者而言, 時間和物理的距離都太遙遠了, 那年代的名人, 甚至87年的股災也真的太陌生了, 更不要說2次的世界大戰


原書名是 "Die Kunst über Geld nachzudenken by André Kostolany" 翻成英文是 "The art of thinking about money by André Kostolany"


無論是"投機者的告白", 還是"The Art of Thinking" 相對於本書的內容都不太貼切


可能這本書是他在93歲高齡的時候寫的(也是他最後的一本書),感覺就是一個老爺子絮絮不休的重溫自己的威水史. 

回憶一大片, 有時候是跟誰誰的磨擦跟投資完全沾不上邊, 當然有些故事是跟投資哲學有關, 畢竟他一生就是一個投資/機人


個人認為水份比內容多, 算是科老自已的人生回顧多於投資書籍

書中的知識最少都20年前了, 能留下的大概都變成了現今的常識


原來市場先生有為科老的書寫序

https://rich01.com/speculator-book/

我覺得看市場先生寫的就夠了, 書本體可以不用看

2021年7月12日 星期一

把投資當成被揍

今天看了rain 的youtube channel, 基本上就是上岸了的朋友的心靈雞湯. 財自之後退休移民不愁吃喝反而迷失目標, 最後古道熱腸在YT跟大家分享知識的好人好事

要是她說的知識對你還是新鮮,那非常值得看一次.

財金知識不是不好, 但要是有些朋友找她咨詢人生決定, 基於她本身已經上岸, 她一定會偏向"追尋人生意義" 那邊. 

我只想補充一點: 看看自己的家境, 沒錢就少一點夢想


【耐打訓練】如何變得更耐打,身體及心理素質強化|拳擊小潘

不論買的是QQQ, NVDA, TSM, PLTR 還是TSLA, 買回來了就是精神上每天捱揍. 跌時痛, 升後悔買的少也是痛, 每晚都是被"自己想像的錯誤決定"揍


得好好訓練精神的強韌性

2021年6月17日 星期四

既然有電競勸退服務, 怎沒有大學勸退服務

最近年輕人的夢想職業大概是YouTuber, 電競選手, 網紅之類的新興行業. 無他, 看來既簡單又風光

當然, 在父母眼中看來這大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多一笑置之. 因為大多都是耍個嘴皮, 說說而已, 多數年輕人也不是認真的要做. 除了一樣, 電競選手

以前沒讀書的後生大多都是踢波, 踢得好的想當職業運動員

現在沒讀書的後生大多都是打機, 打得好的想當電競選手

運動員的市場已經夠小, 電競選手就更少. 與其看著自己的子女浪費時間做一個成功機會太低的賭博, 倒不如讓他們直接體驗一下職業級的能力. 沒那個水平自然就會死心, 人也會踏實一點. 9成勸退率也不是意外.

可能大家都耳聞過有些地方的人一生最大的花費就是自己的葬禮 (就是那個抬棺材meme的出處), 很容易就指出那是不合理的, 不應該這樣浪費僅有的財產. 應該用來改善在生時的生活才對.

然而到現代, 高等教育大多數都只是另一種的抬棺材行為

很多大學學科讀完根本都不知道出來可以打什麼工, 文科就算了, 理科也好不到那裡去

只有真正唸的出類拔萃的人才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可能

實際上, 不知覺之間, 以前是有一種另類的大學勸退服務的

幾十年前不要說會考, 中小學的考卷的艱深程度就是大學勸退服務 (62年前的小學會考題 你識幾多?)

在幼年時期已經答的出來的人基本上就是人中之龍等級, 不是因為讀了大學而成功, 而是答的人的能力已經是萬中選一的級別, 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 之後是我們倒果為因, 才想拚生拚死想唸大學

唸大學做學問是可以, 那是應該給有家底的上流家庭做的, 為人文社會出一分力. 唸完之後除了一身學貸, 找工作時, 學的知識跟工作沒什麼相關還被人嫌學歷太高, 那就只是抬棺材.

結果我們把考試弄的"平易近人", 增加學位, 滿足"需求". 對社會而言, 就是平凡大眾花更多的時間讀書, 徒增負債而已


2021年6月7日 星期一

2021年4月27日 星期二

加密貨幣

施永青話bitcoin 買唔到雲吞麵

風大話bitcoin係一種信仰

不約而同的都從貨幣的角度去辯證"Bitcoin 成不了貨幣"的論點

因設計上所限, "Bitcoin 成不了貨幣"絕對是正確的, "Bitcoin" 比較像貴商品, 想像成比黃金更稀有的金屬比較好理解. 交易的話, Stablecoin 如USDC 就可以達到"貨幣交易"的功能 
Visa supports transaction settlement with USDC stablecoin

Bitcoin 做不成貨幣,不代表所有加密貨幣都做不成貨幣(fallacy of composition)

同樣的arguement, 股票也買不到雲吞麵, 除了集資, 股票日常的買賣都是毫無生產力,浪費電力的遊戲, 買石油期貨的人99.9999%都不會打算最後把一桶桶的石油帶回家吧

當科學遇到一些連續持久的數據跟一般認知相左的時候, 就算不能理解, 老大個不願意承認, 也不能當作沒看到, 有把一切理論推翻的勇氣去迎合"看得到的現實"

擁有大量資本的話, 不參與加密貨幣的活動是一個安全的選擇, after all, they are still rich 

but, how about you?

窮人如我, 與其羅致論點駁斥加密貨幣, 不如趁部份擁有大量資本的人還是將信將疑不敢入場的時候先進場準備, 享受最後一刻的藍海. 二十年前沒有買樓, 二十年後沒買加密貨幣, 還是要再等下一個二十年?

這篇文是看了下面的YT才有勇氣寫的, 按下去就直接就跳到最精華的段落了

怎样理解“割韭菜”,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2021年4月25日 星期日

富有感


 

這個蠢的像troll的飛機型LV包包, 就知道這世界的有錢人真的太有錢了. 只要把任何皮革印上LV logo隨便就值幾十萬. 

現代人對金錢的概念已經一塌胡塗. 有錢的人Hermes 隨便買, 沒錢的人死儲爛儲也要買一個. CP值是for the poor


沒頭沒尾的瞄了一個電視節目, 主持訪問了一個非洲家庭. 那家庭在當地屬於小康, 雖然對我們來說跟是"家徒四壁"也差不多. 唯一的電器就是他們家中的CRT電視, 架在一個櫃子, 用一塊整潔的布蓋著. 儘管那裡並沒有電力供應.

"擁有"做成"富有"的感覺. 這不是什麼新鮮的見解.

隨著生產力的提升, 生活必需品的價格長期低水(跟奢侈品比), 要苟且混混噩噩活下去不太是一個難事. 

但要在現實社會得到富有感就越來越難了, 大家都在攻頂. 賣方也樂的把天花板推的更高. 

從現實逃往網上世界. 花幾千圓就可以做一隻手遊的大佬了, 公會團長, 帶新手無課, 高效速刷就像在街上開超跑, 優越感無價.

而我就仍然是在無課玩手遊, 跟現實一樣

2021年3月28日 星期日

Coke Doesn’t Talk About Pepsi

之前講了很多Intel 壞話, 結果回到64.87, 我不賣的話就不用蝕了. 所以大家跟我對著幹就發達了

最近Intel 新CEO 發表了IDM 2.0 的豪言壯語, 23年有7nm CPU, 又連開2廠, 打入晶片代工事業. 以目前的情況, 畫餅也好,事實也好, 也必須要這麼說來buy time 

英特爾跨進晶圓代工為哪樁?與業界接軌,順便添加可用牌組

原來也不是Intel第一次嘗試代工了

其實Intel 的設計力是很可怕的, 可以把原本以10nm 設計的11代, 硬生生重畫成用14nm++++工藝
雖然全世界都在吐11代是什麼鬼垃圾, 但這是背後工程師大概都雕到吐血的鬼斧神工

有趣的是, Intel 在這風頭火勢, 出了一系列廣告

攻擊對象不是AMD, 而是Apple M1.

原梗是多年前mac vs PC 的廣告. Intel 自己跳出來打就夠奇怪, 要出面打也是Microsoft才對, 而且accessibility 這類問題根本就不是Intel的鍋. 更不要說Mac, Macbook 都用Intel CPU 10多年了. 這跟在老母面前罵娘一樣奇怪

因為M1 令Intel 感到 existential crisis

youtube 上的review 一再展示M1的強大機能, 運算能力, 耗電, 發熱這3個基本上對立的factor 在M1上進行了一次涅槃重生. AMD的話, Intel 大概還可以看到競爭的勝算, 2年後真的跳票的話大不了就放給台積電做, 同製程下Intel 穩贏. 可M1是另一個維度的對手. 高效低耗無風扇運作是Intel絕對做不到的神技. 

著急

以功能來算, Macbook 生態有其先天的極限. 要跑Windows的商業用家永遠都不會買Mac. 一般輕度用家也不太會轉系統. 雖然M1很強, 但焦點放在M1是把目光轉移到錯的地方了. Coke Doesn’t Talk About Pepsi, 高高在上的王者更應該用實力證明自己

The best marketing is a good product. The best way to be liked is to be likeable. 
If your strategy to get ahead — to get them people to buy something or buy into something—is to make something that’s not-great and also to kneecap everyone else, you’re losing.



2021年3月14日 星期日

股市防守

 

要是買指數ETF長期投資的話, 什麼都不用作的. 最好的防守就是把App刪掉, 再把密碼忘了. 看點書, 落街跑步, 晚上早點睡. QQQ從高位最多就只是回了12%左右, 遠遠不到入肉的地步.

要是ARKK的話, 差不多30%就比較可怕. LMND 業績不好市況不就的combo更嚇人, 一回就高位-60%.

上山容易落山難, 升的時候人人都是股神, 跌的時候狼不狼狽才是功夫

防守的rule 1. 消除罩門. 

做槓桿的罩門在於股價急速下跌時, 流動性不足而IB同時cut margin rate. 債卷和ETD一般流動性不足, 就算本身體質足夠好不會倒, 也是有被牽連的機會. 真的要做槓桿必須對自己的持倉持續警覺, 時常想像各種情境下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就是控制short put , 預留足夠的流動性去接. 大跌時沒錢接而忍痛平倉將要承受永久的損失. 而有錢把貨接了, 最少還有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機會

防守的rule 2. 保持餘裕, 等待

大升的時候, 誰都巴不得全副身家押下去. 拿著現金像是天底下最愚蠢的事. 要是這樣看好的話, 倒不如留點cash, 買long call, 一來滿足自己心魔, 二來真的大升就還是有賺, 倒跌回去也只是損失權金. 比做short put 可控制很多.

今次下跌的時候, 我最後接了1張AAPL的135put, 權金4.5, 1張TAN的121put, 權金5.4. 其他的SP在1月底2月頭時平掉, 稍為正數. 這個決定基本上就是幸好看到GME的瘋狂, 感覺到市況的轉調. 

接了2張sp後, 流動性降低了不少, 在ARKK穿掉10天線時迅速把一系列ARK, BLOK, LIT獲利. beta 太高的標的先要控制. 2星期後趁反彈的時候做APR 23 , AAPL 129 SC 權金 2.8 , TAN 110 SC權金3.7, 要是一個月就完全反彈, 這2個SP就回本. 要是繼續上升或許會損失這兩張的機會成本但其他的持股想也升了不少也不能介意太多. 但看近日總是反彈, 倒跌,反彈, 倒跌. 一個月後升不升的了10% 也是一個問題. 嘛,升不穿大不了就再做一次SC.把平均價磨下去



2021年2月2日 星期二

the cure is worse than the disease

不知道是不是我們的高官是不是打Biozard長大的, 封樓不夠過癮, 還打算直接爆門了. 

驗到有, 證明需要驗

驗到無, 都不要放鬆

跟庫房什麼時候才要還富於民一樣, 有錢時跟你說積穀防饑, 沒錢時跟你說審慎理財 ,都是套套邏輯

無視實際情況的背後, 是另一套的agenda

他們當然不會告訴你, 你也不要問. 要猜, 猜到了也不要說. 默默反應就是了

愛國愛港的建制派, 還是夢想建設民主中國的, 家人大都是外國人. 他們最懂.

耿直的人不能當政客, 也不適合投機.

「貪官要奸,清官更要奸,要不然怎麼對付得了那些壞人?」

自問耿直的人不要趕渾水, 世界始終是你們的, 但不是今天


2021年2月1日 星期一

也說說GAMESTOP

就是一個因為傲慢和貪婪而產生的故事

要是所有有實力的"壞人" 都是小心翼翼, 小說話多做事, 把對手老老實實的打死, 還要向頭再補一槍就沒今次的事

食得禾米多, 慣了,懶了, 慢心. 還要罵人suckers. 所謂講還講, 唔好diu 人老母. 硬要引缸瓦撼瓷器. 人家就是拉著你從樓梯頂玩無敵風火輪也怪不得人

整個故事來龍去脈也不到我解釋, 美投君有一個比較宏觀的視野, 值得一看

故事教訓: 在做一個"穩賺不賠"的生意時, 就因為穩, 不動了(動不了) , 最後終於會裁在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 (eg 切嗣炸大樓). 要是涉及作弊的行為, 其行動模式更加的受限, 最後過份的自信作出易於被推測的行動被一發打爆. (不得不說我最愛的Akagi) 越會算數就越追求合理性, 像咀咒一樣越想要規避那怕是最後一絲的破綻, 他們要永遠的勝利, 而且一般而言, 時間也在他們那邊. 

GAMESTOP做空太多了, citron大概認為不團結的老散在股價升到一點就會獲利離場, 形成不了short squeeze. 再不行就以自己的權威吹多一次淡震散他們. 失算了

跟不看fundamental 的人講fundamental ,牛頭不搭馬嘴

"We can stay retarded longer than they can stay solvent"

27? Jan 2021  Chamath Palihapitiya vs CNBC

星期四(28 Jan 2021) brokers 一起關廁所

把故事推上戲劇的高潮.

道可道, 非常道, 沒有永遠對的策略, 只有敬畏風險才是永恆







2021年1月10日 星期日

雲地與風大之外 - 投資的第三條道路

雲地在上年7月"洗心革面", 全面買入TSLA, ARKK, 半年後今日已經大升8成. 風大則不指名道姓的說潮退時才見真章. 誰是誰非不重要, 自己的戶口才重要

而我在按過計算機後, 穩定收息不足以達成我的收益目標, 也沒需要像雲地一半組合買TSLA的需要.我嘗試第三條道路: 

賺想賺錢的人的錢和賺有錢人的錢

依現在的情況, 財富分佈只會更兩極化, 有資產的人比領薪的人更能承受風浪

先說簡單的, 賺有錢人的錢就是買奢侈品的股票, RACE 和 LVMH. 奢侈品必需是最奢侈那種, Ferrari 就比Porsche 奢侈. 跑不跑的過QQQ?ok, pass


賺想賺錢的人的錢

例如bitcoin狂升, 不去買bitcoin, 去買賣挖礦裝備的, crypo exchange之類. crypo趨勢是真的, 估值則毫無頭緒, 不想直接趕這趟混水. BLOK我認為是一個相對接近而我可以承受的位置. 



跟bitcoin 比, 雖然BLOK升幅看不到尾燈, 但波動相對小很多

全球都在做電動車, 不想猜究竟是誰笑到最後的話, 不如看看電池吧, 畢竟誰贏都要用電池


電話要用Chips, PS5要用Chips, Xbox要用Chips, Display 要用Chips, CPU要用Chips

看天下第一晶片大廠台積電


這個第三條道路我相信是風險(volatility) 和回報之間一個合理的平衡.
思慮不週, 如果有什麼誤區請不吝賜教





2021年1月8日 星期五

香港的淪陷, Intel的窮途, 美國的落日

本blog的文大多都是辦工時寫的, 最近辦工一直在忙就無時間寫(晚上看文打機睇市看動漫時間已經不夠用,何況寫blog)

寫這文的時間是凌晨1:43, 所以一切從簡

這2星期就是決定多項事物命運的時間, 不能不寫

香港由援交女搵快錢, 之後被一個長期主顧包養, 被長期主顧調教30年之後, 主顧意外發現玩hard core 緊縛SM 非常有效, 口上不要下身高潮迭起. 最近玩的窒息play更是令人爆射不止, 就只是腦細胞大量死亡, 藥返都嘥藥費. 一邊流住口水呢喃著光復香腸, 池袋格力,一邊被人爆菊


1月21日是Intel 財報的日子. Desktop CPU市佔已經被AMD反先(或非常接近50:50), 改不改IDM的最後大限. 不過改與不改, Intel的窮途末路已經是注定的. 現在只是殘局的最後幾步棋.  x86被ARM圍城已經無處可逃, 盟友MSFT早幾年已經謀定後路, AAPL本身就只是食客, 離開時用自己的M1跟盟主過了2招, 盟主毫無招架之力, 顏面盡失事小,良將求去才是大患.


以自由民主見稱的美國, FB把Trump的account bam了. 目中無人, 而且無視美國立國之本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When in the Course of human events, it becomes necessary for one people to dissolve the political bands which have connected them with another, and to assume among the powers of the earth, the separate and equal station to which the Laws of Nature and of Nature's God entitle them, a decent respect to the opinions of mankind requires that they should declare the causes which impel them to the separation."


美國的落日就像香港淪陷一樣,不會一日發生, 但滾動了的石頭就停不下來